
四川吉隆达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于1997年,27年来专注于动植物微量元素营养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。吉隆达在全球拥有近6000家客户,产品覆盖29个国家。致力于“精细化工与动植物营养的结合”,为全球客户提供完善、健康、安全的微量元素解决方案。

一、转型从“核心诉求”出发
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,传统管理与办公模式已无法满足吉隆达集团的发展需求。为了寻求突破和适应战略转型、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,集团毅然开启数字化转型大门,而落地的关键则在于选择适配的平台解决方案。
在协同数字化方面,吉隆达集团着力消除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孤岛,实现生产、销售、人事等核心业务环节的高效联动。
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关键一环,其转型升级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布局规划。以“流程规范”为出发点,确保从考勤、奖惩到定调薪、发薪审批的每个环节都遵循标准化操作,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失误与管理漏洞。在考勤、薪酬核算和成本报表等关键事务处理上,“效能提升”是贯穿始终的目标,减轻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压力,让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得以高效处理,释放更多精力投入核心业务发展,创造更多价值。
目前,吉隆达集团的数字化建设已初见成效。依托钉钉等平台,集团实现了全产业链有效连接与深度协同,构建了高效、稳固的数字化运营基石。通过逐步完善审批、考勤、薪酬等核心模块,成功简化了复杂的人事流程,显著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,为集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。
二、钉钉上的HR数字化革新
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,吉隆达集团的独特生产场景和复杂管理需求曾带来诸多挑战,而借助钉钉和智能薪酬,这些难题得以有效解决,为集团人事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1、规范审批流程
过去,审批效率低下且数据无法同步。借助钉钉的自定义审批应用,吉隆达得以灵活应对奖惩、用车补贴、加班补贴、薪资调整等多种业务场景,建立起标准化审批流程。跨部门审批数据实现在线化管理,透明度和及时性显著提升,审批效率大幅提高。
2、综合工时管理
制造业的排班复杂性长期困扰着企业,吉隆达集团也不例外。不同班组、产线的排班模式差异显著,倒班制与长白班等多种制度并存,需专人每月依据排班变化手动调整,难以实现自动化。同时各产线班组还需线下统计考勤工时,最终汇总各分公司综合部进行核算,人力物力消耗巨大。
如今,吉隆达集团通过钉钉考勤与智能薪酬的联动,实现了考勤数据的实时同步,显著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,并大幅减少了人工核对工时的工作量。为了避免数据异常,集团还关闭了手动修改考勤的功能,确保了考勤数据的一致性。

钉钉考勤同步算薪
3、联动业务算薪
吉隆达计件提成核算复杂,各公司考核制度多有差异。尤其是在微量元素产品领域,由于不同含量即为不同产品,再加上个性化定制需求较多,导致产品种类多达上百种。同时,HR还需结合各公司的考核标准与数据进行精准工资核算,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吉隆达集团通过智能薪酬平台实现了高效化管理。平台根据公司主体划分多个算薪组,并支持自定义算薪方案,自动化完成复杂的薪资核算流程。各分公司的浮动业务数据可通过表单平台自动流转,与考勤和审批数据实现无缝联动,从根本上解决了线下核算中可能出现的数据不一致、公式调整异常等问题。
总裁秘书王总表示:“薪酬核算效率和数据精准度都有了‘质’的飞跃,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。”

算薪公式自定义
4、可视化成本报表
吉隆达集团在四川成都、广汉、山东、湖南等地设有多家子公司,各子公司独立运营,数据分散。各分子公司如何精准管理成本数据?集团如何实时查看各分公司数据,综合分析?
智能薪酬的成本报表模块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。各综合管理部在算薪完成后,可根据需求自定义生成月度报表,支持独立分析与管理。同时,集团层面能够实时查看各子公司的人力成本数据,轻松进行汇总与对比,从而为管理层提供精准的成本分析和数据洞察,助力战略决策的高效推进。
人力资源总监郑总表示:“过去,进行成本报表的纵向和横向对比时,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手动统计。现在,智能薪酬不仅可以满足领导对数据的个性化需求,还能快速生成多维度报表。智能薪酬报表功能显著提升了数据整合效率,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决策依据。”

自动生成各类报表
三、“循序渐进”的转型策略
“数字化转型应因时因地、循序渐进,吉隆达的数字化转型仍任重道远。”在谈到本次数字化转型的尝试时,总裁秘书王总表示,集团已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前进方向。在这一过程中,吉隆达集团不仅逐步梳理了内部流程,还开始尝试并感受到数字化创新带来的积极变化。未来,吉隆达将形成一股敢于选择、持续创新的合力,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,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